2025年8月11日,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披露的半年度财报犹如一盆冷水,浇灭了市场对这家国民食品巨头的期待。财报显示,上半年康师傅实现营业收入400.92亿元,同比下降2.7%,销售额缩水超11亿元;归母净利润虽同比增长20.5%至22.71亿元,但这份增利不增收的成绩单,却难掩其核心业务持续萎缩的隐忧。当方便面与饮料两大支柱产业同步失速,当渠道网络收缩与消费场景迭代形成双重挤压,这个陪伴三代人成长的食品帝国,正站在转型的十字路口。
这个曾经以红烧牛肉面和冰红茶定义国民饮食记忆的品牌,正在经历三十三年发展史上最严峻的转型阵痛。财报显示,方便面业务实现盈利收入134.65亿元,同比下降2.5%;饮料业务收入263.59亿元,同比降幅达2.6%。这看似温和的跌幅背后,隐藏着更严峻的结构性危机:高价袋面销售额暴跌7.2%至50.92亿元,成为拖累方便面板块的核心因素;而饮料板块中,茶饮料、包装水、果汁三大品类分别出现6.3%、6.0%、13.0%的同比下滑,仅碳酸饮料及其他品类增长6.3%的微弱亮点。
这种业绩表现与消费市场的深刻变革紧密关联。在方便面领域,高价袋面曾是康师傅提升毛利率的重要抓手,但如今正遭遇健康消费浪潮的迎头痛击。消费者调研显示,63%的Z世代消费者将高盐高油列为拒绝传统方便面的最主要的原因,而外卖平台的数据更具冲击力——美团预测2025年外卖用户渗透率将达70%,日均订单量突破9000万单。当20元预算就可以获得现做麻辣烫或米饭套餐时,传统方便面的快捷优势正在被即时配送重构。
饮料战场的失利则更具戏剧性。曾几何时,康师傅冰红茶的清凉解渴广告语响彻大街小巷,但如今在元气森林0糖0卡、东方树叶无糖茶饮的围剿下,这个老牌单品的市场占有率被持续蚕食。更值得警惕的是,康师傅2025年推出的无糖茶新品因口味怪异包装土气遭遇滑铁卢,而统一阿萨姆奶茶、农夫山泉NFC果汁等竞品却通过精准定位实现增长。
消费场景的迭代更让康师傅措手不及。在居家场景中,半干面、即热粥等半成品食品正在替代传统方便面;办公场景里,便利店现磨咖啡与关东煮成为新宠;户外场景中,自热火锅与无糖气泡水构建起全新的消费生态。当康师傅还在用火车场景夏日解渴等传统叙事时,年轻消费者早已转向更健康、更个性化的选择。
如果说产品失势是表象,那么渠道网络的收缩则揭示了更深层的结构性危机。财报显示,康师傅经销商数量从67215家锐减至63806家,直营零售商减少1499家至219124家。这种渠道规模的萎缩,在三四线城市表现得尤为明显。
原本占据货架C位的康师傅方便面,已被自热米饭和速食粥取代。这种渠道动能的衰减,直接引发产品触达消费者的能力变弱。尽管康师傅宣称在优化渠道结构,但经销商体系的崩解,无疑削弱了其在下沉市场的渗透力。
更致命的短板体现在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的滞后。在产品研究开发层面,康师傅近三年推出的新品大多停留在换包装调甜度的浅层创新。对比竞品,统一通过茄皇番茄面、阿萨姆奶茶等产品实现高端化,5元以上高价面占比已达44%;农夫山泉则用茶π东方树叶构建无糖茶矩阵,而康师傅的同种类型的产品因口味怪异包装土气遭遇市场冷遇。
营销策略的固守同样令人担忧。当元气森林在小红书发动KOC实测攻势、在抖音发起挑战赛时,康师傅仍将超60%的营销预算投入电视广告和线下堆头。这种线%的策略,与Z世代内容种草的消费习惯形成代际鸿沟。在办公场景,便利店的现磨咖啡和即热粥更受欢迎;户外场景中,轻量化自热米饭和无糖气泡水成为新宠,而康师傅仍固守火车场景夏日解渴等传统消费场景,错失品类升级的黄金窗口期。
这场转型困局在长期资金市场得到直观反映。与统一上半年营收170.87亿元、净利润增长33.2%的亮眼成绩相比,康师傅的增利不增收显得很刺眼。当竞争对手通过高端化实现量价齐升时,康师傅却陷入高价产品卖不动,低端产品难补缺的尴尬境地。
当Z世代成为消费主力,当健康理念重塑市场规则,当即时配送颠覆消费场景,这个曾经创造方便面神话的品牌正站在十字路口。财报中20.5%的净利润增长固然可喜,但营收连续三年下滑的警报已然拉响——如何平衡短期盈利与长期创新,如何重构与新一代消费者的对话方式,将成为决定这家国民品牌能否重返增长轨道的关键命题。在绿皮火车上飘散的红烧牛肉面香气,或许终将化作一代人的集体记忆,而康师傅的未来,正取决于其能否在变革浪潮中找回方便的本质与创新的本心。